九月了,身邊好多朋友開始工作、孩子開學,有人開始放育嬰假,有人結束育嬰假。
我們家大概8月中就已經開工、開學,已經過了兩個多禮拜的「新生活」。
除了兩個大孩子開始了新階段的學習以外,我跟男友也開始「半育兒半工作」的生活。我們一人育嬰2、3天,工作2、3天。
一般的「標準模式」是媽媽獨自育嬰9-12個月,然後由爸爸(或另一個家長)接手半年或更久。我們原本的設定是希望我可以從孩子6個月後就開始工作,由男友全職在家,但可惜事與願違,我沒有及時找到適合的工作,但也想開始讀書、寫作、考駕照等,他剛好也想多花一點時間在家帶小孩,所以最後就決定這樣安排。
在這新生活之前,有大概四周的時間,男友放暑假,我們兩個人同時在家育嬰,那時候覺得配合的滿好的,所以覺得一半一半應該也可以運作得很好。
但是!
事情哪有這麼簡單...
首先,江湖有傳言,爸爸「放育嬰假」常常就是「放假」,順便跟小孩玩...之前看過一篇報導,說打獵季節和足球季時是瑞典爸爸請育嬰假的高峰,那時候還覺得滿好笑的,現在就覺得「靠邀,家裡是不用整理嗎?飯是不用煮嗎?打獵?打屁打?足球?踢屁踢?」
育嬰日對我來說像是工作日、工作日反而像放假;他則是相反,育嬰日前天晚上都當周末在用。
人就是有慣性。我們新生活一開始,我的工作日還是被餵奶、煮飯、找時間整理廚房等等的雜務纏繞;男友的育嬰日則是依循「放假模式」,每天就是跟嬰兒玩、帶他去公園或是去玩水這種「健康」行程。
其實如果兩個人都覺得沒什麼的話,這樣也不錯,但是這樣下來我明顯感覺我花太多時間在家務上,自己的時間被嚴重壓縮,想做的事情永遠都做不了。有天我就規定自己不要去管廚房有多亂、不要去想說午餐晚餐要煮什麼、不要管孩子的床單要不要換,我要眼不見為淨!然後跟男友宣告,我要花時間在自己身上,其他事情請他多費心。他也覺得這樣比較健康,所以在育兒之餘也開始多花時間做其他家務。
除此之外,我以前也一直很習慣以他的工作為重,畢竟我的工作比較有彈性,他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。每當有家庭活動時,我總是會「慷慨」的出讓我的工作時間,為了讓大家開心,但孩子出生之後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時間明顯被壓縮,我開始覺得無法繼續這樣下去,我參加家庭活動的成本好高!我的時間、我的工作、「我」也很重要。我告訴男友我的想法之後,他開始幫忙我「拒絕」,當我要用「沒關係,我可以改天/晚點工作...」當起手式時,他就會提醒我,我應該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,不用出讓。
其實除了上面說的這些之外,一人一半的育嬰假還有其他缺點,例如,因為爸爸媽媽的照顧方式不同,我們一直還沒有辦法建立孩子的作息模式;還有,因為輪流照顧,所以媽媽沒辦法用對孩子最熟悉作為理由而對爸爸「頤指氣使」,好可惜;加上任何事情都需要跟另一半討論、配合,好麻煩;再來就是半職工作半職育嬰會讓人覺得兩邊都做不好,時間不夠用,腦袋隨時想著工作或家裡的事情不得閒。
當然,這個模式也不是只有缺點,好處也有。首先,孩子不會只認媽媽,他跟爸爸的互動很好,跟爸爸在一起也很有安全感;再來,我不太會跟孩子玩鬧或訓練他做一些運動什麼的,所以有爸爸當玩伴兼教練真的很好;然後,兩個人一起育嬰雖然很麻煩,媽媽不能獨裁,但也創造了很多對話、合作的機會(為什麼聽起來很像什麼國際交流?),製造夥伴感(這題是雙面刃);最後,就是我們都有時間喘息,不論是能從工作中或是從育兒中短暫抽身,都是很感謝的。
這樣有歡笑有淚水的生活不知道會延續多久,但感覺自己有因此比較了解自己的需求了一點,也比較懂得提出要求了一點。
男友夢想著要全職在家,我說我有點害怕,不知道家裡會變得多混亂。他很無辜的問,為什麼?我擔心抱怨太多會傷和氣,就說我們還是別討論這個。他竟然回答:「我都有吸地板啊!」
我就默默飄到一旁
大
翻
白
眼
全劇終
#瑞典育嬰假 #半育嬰半工作 #我都有吸地板 #一個人母的覺醒之路